华体会体育零碳战略是一场重塑全球发展格局的系统性变革,实现零碳目标,科技创新支撑、政策统筹引领和产业绿色转型三者缺一不可。11月24日,“剑桥南京论坛2023——零碳和可持续发展:科学、政策、实践”在南京举行。
本届论坛由剑桥大学南京科技创新中心、江苏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共同主办,南京市海外协同创新中心(英国剑桥)协办。来自剑桥大学、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中英一流高校院所的专家学者,中英政府部门及能源、电力冶金等重点行业的低碳先行企业代表,就碳中和进程中政、产、学、研、资要素高效联通展开深入探讨,100多名嘉宾线多名观众线上观看了本次论坛。
国际合作始终与科技创新紧密交织。“科技创新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零碳目标的关键环节,国际合作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由之举。”剑桥大学南京科技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学术主任及首席执行官初大平表示,中心积极发挥剑桥大学驱动创新的突出优势华体会体育,致力促进剑桥大学与南京、与全国开展国际合作。
江苏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副主任杨菁强调,当前江苏正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绿色生态作为关键支撑,“双碳”行动作为战略抓手,大力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江苏省与英国在绿色低碳领域合作空间广阔,作为双方在科技领域的标志性合作项目之一,希望中心依托剑桥大学深厚的创新基础和转化能力,推动国际创新资源与本土需求对接,促进区域科技创新发展,为江苏省与英国在清洁能源领域的合作作出积极贡献。
英国驻华大使馆科技创新一等秘书艾莎表示,英中双方已在碳捕捉、碳封存和氢能方面强化科研合作,共同朝着碳中和目标勇敢迈进;英国国家科研与创新署(中国处)副主任杜羽菲表示,作为英国研发界最大的公共资助机构,英国国家科研与创新署为中英科研创新界建立牢固联系,视中国为“建设全球绿色未来”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
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副局长杨永峰表示,作为国家科学技术最高咨询机构,中国科学院学部聚焦国家发展做好咨询研究,积极与国内外学术机构开展国际交流,携手在解决关乎全人类共同福祉的重要领域,作出应有贡献。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贺克斌指出,“双碳”时代下,世界经济和产业由对能源的资源依赖型转向对能源的技术依赖型是大势所趋,国际合作必要性更为突出,清华大学高度重视“双碳”工作和多边合作。
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是世界各国共同愿景。统筹生态环境宏观视角,基于对四十多年来中国生态修复理念发展历程、国家与区域生态保护恢复政策与工程的系统梳理,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傅伯杰复盘了2000-2010、2010-2020两个十年来,我国生态系统在土壤保持、防风固沙、固碳、水源涵养、洪水调蓄、生物多样性等功能维度的变迁;围绕中国碳中和路径,提出了“减排、增汇、保碳、封存”协同并举、发展新兴“脱碳、增汇、产业、生态”经济的整体思路,强调实现碳中和要“排放端、固碳端华体会体育、消费端”三端发力,建议以巩固提升生态系统碳汇为抓手,扎实推进“双碳”行动。
聚焦欧洲政策实践,剑桥大学能源政策研究组副主任、嘉治商学院商业经济学教授迈克尔·波利特就《欧洲碳排放交易体系最新进展及对中国的启示》发表主旨演讲。他介绍了欧洲碳排放交易体系扩展到供暖和交通领域华体会体育、引入碳边界调整机制的价值,并探讨欧洲碳排放交易体系的变化对中国气候政策及碳市场的意义。
科技对实现零碳与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作用,贯穿于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应用示范全流程。论坛现场,针对零碳研究多学科、多交叉的特点,中外高校学者就热门技术进行精彩探讨。
作为唯一含碳的可再生能源,生物质资源量丰富,可实现对化石燃料在原料端和燃料端的“双替代”。论坛现场华体会体育,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院长肖睿主张,利用生物质特有结构制备高附加值的化学品和燃料,实现短流程高值化利用和协同转化提效。他重点介绍了团队构建的生物质高值化利用新体系,该体系以为工业或家庭提供的零碳生物能源、材料和化学品为体系基座,按照经济价值和技术难度,逐层发展生物质基含氧液体燃料、生物柴油、生物航油、生物质基高值材料,平台化合物与大宗化学品,乃至药品、化妆品等,打造生物质高值化利用的金字塔。
英国皇家工程学院院士、剑桥大学气候治理中心主任和净零中心科研主任肖恩·菲茨杰拉德,重点探讨通过改变太阳辐射、操纵海冰等干预措施,防止极地冰层不可逆转的灾难性流失的技术可能性与不确定性,了解公众对地球工程领域的态度。
剑桥大学化学工程和生物技术系电化学教授阿德里安·费希尔,分享了电化学技术为制造业脱碳带来的巨大机遇。
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副院长、能源与动力工程系教授王哲,分享该校关于建设由人工智能技术支撑的“面向碳中和的新一代能源系统”的构想,并讲解相关在线碳测量技术革新。
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之路,产业实践是最终落点和检验尺度。大型能源和大宗工业品企业如何打开节能减碳的新局面,形成契合自身实际的可持续发展路线图?中国企业绿色发展如何与国际同频共振,共享低碳机遇?来自产业的嘉宾们,翔实阐释中国经验和高耗能、高排放、难脱碳行业的企业转型范本华体会体育。
立足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赋存和能源消费结构,国家能源集团科信部一级业务总监、原主任李全生表示,依托产业结构优化和技术创新实现节能,是能源绿色发展的优先手段;清洁高效开发利用煤炭资源,是能源安全转型的保障;推进煤炭与新能源融合发展,是构建现代能源体系的新路径;大力发展新型能源、加快能源转型是长期目标;通过终端用能电气化减少化石能源的终端利用排放,是能源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碳汇和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则是绿色发展的托底手段。
面对高载能大宗工业品企业存在单位能耗和碳排放量高的问题,鄂尔多斯电力冶金集团董事长张奕龄介绍,该集团紧抓技术创新,注重“产业投资+科技创新”,探索出以自然资源产地转化为基础、多能互补电力能源为中枢,支撑低碳高品质硅基合金、新型绿色化工和三废环保利用,上下游产业互为转化增值的清洁循环产业模式。
他总结道,碳中和将促进高载能工业企业从“成本最低”进化成为“绿色成本最低”,头部企业具备逐步实现从规模化向技术化的晋级条件,关键在于推进立足行业和企业禀赋的科技研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