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会体育盛夏时节,万物并秀,富源大地绿意盎然、生机勃发。近年来,富源县多方合力守好绿色家底,多措并举擦亮绿色名片,一幅山川秀美的生态画卷徐徐展开。
作为富源县重要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的墨红镇法土林场,山连山、林挨林,森林草原资源极其丰富。富源县推深做实林长制,把公安、司法、交运、水务等部门人员整合到一起,合力护林,改变了以往护林防火“单打独斗”的局面。
“为推动形成同心向‘绿’的生态保护新格局,富源县成立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为双组长的林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在‘林’上精准发力、‘长’上履职尽责、‘制’上探索创新,全面绘制护绿‘网格图’。牢固树立林长制就是责任制的意识,不搞短期的突击性治林,全面实行长期的制度性治林,夯实护绿‘责任链’。”富源县林业和草原局相关负责人说,富源县2名县级总林长、15名县级林长全面统筹、率先垂范,141名乡镇级林长、159名村级林长分级负责、协调联动,相关部门齐抓共管、协同配合,干部群众积极参与护林补绿,建立了“林长+专管员+护林员”的管理模式华体会体育。其中,乡镇级、村级林长负责统筹协调,每个村民小组明确一名专管员,落实护林员管护责任区1196片,形成全覆盖、无死角的森林资源管护网络,努力实现“山有人管、树有人护、责有人担”的目标。
在冬春护林防火关键时期,大河镇白马山联营林场、国有三道箐林场等重点区域的83个火源检查站和66个“防火码”卡用科技,除做好进出山人员的信息登记工作外,还引导进入林区的人员用手机扫描“防火码”,进行实时定位,借助科技手段智慧巡林、加强火情监测,做到山头有人巡、后台有人盯、成效有人问。
守住林、看住人、管住火,富源县在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中完善卫星监测、高山瞭望、视频监控、地面巡护、卡口值守等全方位立体化监测体系,织牢防火安全网,全力守护绿色家底。目前,重点区域、高风险区域设置瞭望塔9座华体会体育,配备瞭望塔监测设备9套、视频监控设备8套,做到发现隐患第一时间排除、违规用火第一时间制止华体会体育、出现火情第一时间报告。
为了更好地整合资源,织密物防安全网,确保防得住、防得了,富源县建立县、乡两级森林草原防灭火物资储备库。县级财政投入200余万元用于购买森防消防接力水泵、动力喷水灭火机、电动灭火水枪、灭火弹等物资。同时,统一乡镇建库标准、统一开列储备清单、统一采购装备物资、统一定期清理盘点、统一就近调拨使用,做到情况清、底数明、信息准,确保各类储备物资在紧急情况下可随时调度、共享共用。
据统计,2010年至2023年,富源县共投资1600余万元修建森林防火道路265公里,涉及县域内12个乡(镇、街道)和2个国有林场。
十八连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213公顷,森林覆盖率达94.08%。早上7点,护林员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巡山工作。每年10月到次年5月是护林员最忙碌的时候,他们三人一组落实每日巡山制度,每天巡山时间都在10小时以上。
在全面压紧压实森林草原防灭火责任的同时,富源县积极动员全县力量,下好森林草原防灭火各项工作的“关键棋”。
据富源县林业和草原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富源县定期组织党员开展护林防火政策法规宣传、巡山巡林主题党日活动等,并充分发挥党员带头作用,划定党员责任区,组织党员主动亮身份、亮职责、亮任务、亮成效,带头宣传政策、带头值班值守、带头管控火源、带头巡防巡护,推动党员积极参与护林防火工作,增强群众的护林防火意识。
同时,富源县注重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将护林防火纳入村规民约,引导群众自觉遵守护林防火相关规定,主动爱林护林。发挥“睦邻微格”作用,推行“十户联防联保”法,与农户签订护林防火责任书20万份,构建群防群治、覆盖全域的社会化护林防火体系。
“我们按照‘队伍前置、力量前移’的原则,采取‘社会招+组织推+自愿报+林场配+企业助’的方式,整合乡(镇)村干部、驻村工作队队员华体会体育、党员、志愿者、护林员、企业职工等力量,组建‘地面巡护+卡口检查+瞭望值守’防护监测队伍。”富源县林业和草原局相关负责人说,富源县组建了一支50人的县级森林草原消防队伍,队员为22至26周岁的,由县消防救援大队进行军事化管理,实行24小时值班备勤;15支236人的季节性专业扑火队伍和煤矿企业组建的45支754人的半专业扑火队伍、村(社区)组建的203支3250人的义务扑火队伍,在森林防火期到各乡(镇、街道)、国有林场、自然保护区、重点林区驻守,确保发生火灾时能快速处置。
在加强队伍建设的基础上,富源县以村(社区)、重点林区为作战单元华体会体育,制作了347份森林草原防灭火作战指挥图,并开展统一培训、分区演练。今年以来,全县统一培训防火指挥员和扑火队骨干1190人次,开展分区扑火演练33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