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会体育“近年来,露天煤矿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扎实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加快绿色智能开采,持续提升清洁高效利用水平,深入开展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在8月9日召开的全国露天煤矿绿色低碳发展现场会上,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孙守仁这样总结道。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煤炭作为我国主体能源,要按照绿色低碳的发展方向,对标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推进煤炭消费转型升级。露天煤矿作为煤炭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转绿”?记者对不同矿区各具特色的经验做法进行了梳理。
作为能源企业,露天煤矿绿色低碳发展还得按照“基于煤——延伸煤——超越煤”的发展路径,如此看,聚焦主体产业才是实现绿色转型的基石。
丰富的煤矿资源带来了经济效益,也对开采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型化、规模化、现代化是露天煤矿发展的特点。以此为发展方向,准能集团研发了高台阶抛掷爆破与吊斗铲倒堆工艺技术,每年可节约2万多吨标准煤,减少运输剥离物超过1500万方,同时应用相邻露天矿一前一后“Z”型追踪协调开采技术,可以释放端帮压煤8400万吨。准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杜善周说:“目前正在推进‘露天矿大倾角轨道提升运输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制’等项目,助力实现绿色化、集约化华体会体育、高效化生产。”
露天煤矿在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和颗粒物对环境造成了较大污染,产生的高能耗也成为低碳发展的阻碍。对此,准能集团矿区采用矿用大马力柴油机柴油混合氢气、氧气燃烧,油耗降低目标15%;引进高效智磁节电器,平均节电率达7.17%;优化除灰空压机运行方式,年节约电量达330万度,通过落实“节煤、节电、节水、节油”措施推进节能减排。
伊敏露天矿地处呼伦贝尔大草原,当地气候环境恶劣,人文地理环境复杂,这使得当地低碳发展的任务更加艰巨。该矿发挥自身地域优势,以“产业”促“融合”,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在绿化排土场坡面及顶部平面设置装机9.64万千瓦光伏发电装置,一部分作为生产用电,一部分入网外销,利用好光伏发电优势。此外,发挥当地坑口电厂的成本优势和便携条件,在2021年建设完成了供热总长70.22公里的全国高寒地区最长距离供热管路。据了解,该管路2022年全年向海拉尔地区供热633万吉焦,比传统热水锅炉和及小型电热厂减少标煤消耗约18万吨,减少碳排放量约40万吨。在工艺领域,采用煤电一体化循环经济模式,在电铲采装、皮带运输的基础上,引进半连续生产工艺和剥离连续工艺,较传统的单斗卡车工艺成本降低7.4元/m³。“以2022年为例,全连续及半连续系统共产出1565万吨,相比较传统单斗卡车工艺节约柴油超5000吨。”华能伊敏副总经理李树学介绍。
主体产业精细化、开采能耗两手抓、产业融合促发展……露天煤矿正充分利用各地特点,推进高碳产业低碳发展。
对于已有近110年开采历史的露天煤矿而言,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是开采过程绕不开的问题。要想让千沟万壑的高原地貌蜕变为“绿水青山”,就要从源头上入手,把矿区生态修复治理与生产组织同步规划华体会体育、同步实施。
中煤平朔集团矿区位于山西北部的黄土高原,千百年来的水土流失导致当地沟壑纵横,缺水少绿,光秃秃的山上形成了一道道“鸡爪痕”。自1982年建矿以来,当地累计投入资金26亿元为矿山“添绿”,绿化矿区及周边区域面积2万亩,复垦土地6.3万亩,苗圃种植920亩。截至目前,矿区内累计种植各类大小苗木1311万余株,排土场植被覆盖率达95%以上,远高于原地貌不足10%的植被覆盖率。
在资金保障的基础上,科学的修复方式更为重要。平朔集团实施了“剥-运-排-复”一体化工艺,使复垦后的土地形成了“田成方、林城网、路相通”的高标准景观农田。同时与科研院校合作,开展生态修复治理前沿技术攻关,构建了黄土高原植被与适生植物“草、灌、乔”结合的立体植被生态恢复模式。良好的生态环境也丰富了矿区的物种多样性。目前,该矿区有各类植物274种,昆虫737种,陆栖脊椎动物128种。
中煤科工集团沈阳设计研究院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基于露天煤矿生态修复治理成功实践,积极拓展设计-施工-维护-监测的生态修复一体化服务,首次将露天矿动态开采模拟与生态修复规划相结合,提出《露天矿全生命周期地质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治理规划》,成果已应用于国家能源、国家电投及内蒙古能源发电投资集团等大型露天矿山。“三年来,设计院已经完成规划、设计、施工、运维项目40余项,实现了绿色矿山建设和生态修复领域的全生命周期管家式服务。”中煤科工集团沈阳设计院党委书记、董事长宋向阳介绍。
从传统资源型到绿色生态型,良好的生态环境为矿区带来了不曾拥有的绿色,也为企业转型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生态环境的改善,也促进了绿色产业多元化发展,实现了矿区从“乌金”向“绿金”的转变。
水土流失,沟壑纵横,黄土高原的特殊地貌不仅为矿区绿色发展带来了挑战华体会体育,也同样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为此,准能集团利用矿区自有的18万亩复垦土地资源,在2017年获批国家矿山公园的基础上,建成党员教育实践(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矿山博物馆、生物多样性公园、婚庆文化公园、实学林等诸多特色场馆和景观群,打造集红色教育、工业遗迹保护、煤炭科普文化、休闲产业观光、生态文明展示于一体的“现象级”工业旅游景区,截至目前,已累计接待游客12万余人次,辐射带动周边景区接待游客80万余人次,可带动就业岗位6万个华体会体育,提升矿区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增加了百姓收入。
各露天煤矿在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把绿色低碳发展写进企业发展战略,着力打造绿色品牌。通过打造自然资源部土地复垦野外观测基地、教育部土地复垦及测量专业教学实践基地,平溯矿区把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做成了品牌,编制了《平塑矿区复垦区生态农业产业基地规划》,在矿区万亩生态示范园内建成300个日光温室,1.6万㎡智能温室,建成观礼台、植物园、博物馆、环人工湖水体景观带等景点,实现了复垦土地的循环利用。
低碳发展、生态修复、转型升级……从各露天煤矿的矿区生态修复治理和产业化开发利用成果看,我国露天煤矿的绿色低碳发展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孙守仁建议,要建立新时代露天煤矿全周期、全链条、全过程、全要素相互协同的绿色低碳发展体系。正确处理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培养全产业链深度融合的绿色低碳发展新格局,深度发挥资源华体会体育、土地、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优势,推动露天煤矿绿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强,以绿色低碳发展引领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