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会体育8月30日,随着渝中区“三心”服务的推进,家住人民路238号的居民李阿姨兴奋的说:“安装了油烟净化器以后,炒菜再也不用担心油烟味儿了。”困扰她多年的刺鼻的油烟味终于解决了。
李阿姨所在的小区属于渝中区典型的老旧小区,楼里普遍未安装油烟净化设施,老式排风扇排烟效果差,也污染墙壁外立面,这在作为老城区的渝中区比较普遍。近几年来,重庆市渝中区通过对大溪沟、上清寺、石油路街道等740余户居民开展油烟治理,油烟净化率超过90%,有效擦净了老旧小区外墙“油鼻涕”,还百姓“一方清新”。
居民油烟治理,只是渝中区改善环境质量,绿色“惠民”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渝中区生态环境局聚焦环保领域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创新“暖心、贴心、用心”三步工作法,不断提升服务群众、服务企业、服务基层“三服务”水平,服出满意、服出便利、服出质量,努力让“绿色惠民”真切有感。近三年来,渝中区的“市对区社会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测评”均达到93分以上,较10年前提升近20分。
抓好投诉处置,解决民生“痛点”。“构建暖心的信访受理、办结、回访‘全链条’闭环管理机制,正在成为我们抓好投诉处置,解决民生‘痛点’的秘钥。”据渝中区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华体会体育,渝中区充分发挥人民调解作用,开通24小时受理热线服务热线等渠道“多线并行”取得实效。
据了解,1-8月,全区共受理各类环境污染投诉近2000件、按时办结率100%,确保群众投诉“件件有答复、事事有回音”。每月梳理热难点问题,局领导“包案”落地,有效化解尚城华府商住楼冷却塔噪声扰民问题。联合公安、住建等相关单位开展中高考“禁噪保考”专项行动,共出动520余人次,开展巡查400余家次,约谈企业80余家次,纠正噪声扰民行为250余个,全力为高、中考学子“保驾护航”。
创新源头治理,推动和谐施工。“针对施工噪声扰民突出问题,渝中区生态环境局会同住建部门创新在全市率先制定实施《渝中区绿色示范工地建设标准(试行)》,提出了包括‘全密闭’施工在内的‘8大类24项’要求,积极引导支持辖区轨交工程华体会体育、公共建设等9个重点项目,因地制宜推进“全密闭”施工。据了解,该项举措实现施工噪声降低近40分贝、控尘率70%以上、施工照明费用大幅减少、光污染问题基本杜绝华体会体育,周边居民环保投诉大幅下降,推动了和谐施工,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多赢”。
创建安静小区,改善人居环境。渝中区积极探索小区居民自治管理噪声制度试点,推进噪声污染防治,累计建成安静居住小区17个。指导街道结合老旧小区提升改造项目,将小区内公用设备低噪化改造,规范制定《小区噪声管理办法》《小区邻里公约》等公约办法,抓好小区内装修噪声、文明养宠、公共场所活动噪声、机动车噪声等多方管理。推进恒大名都、协信阿卡迪亚等8家安静居住小区复查工作,巩固安静居住小区创建成果,营造安静温馨人居环境。
提速审批,助项目落地。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全面落实审批服务“一网通办”制度。执行政务服务中心集中进驻事项负面清单,依申请办理类政务服务事项均纳入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办理,最大程度方便群众“进一扇门华体会体育,办所有事”。充分授权“首席代表”,推动更多事项当场办理、即时办结华体会体育。推行“容缺受理”、环评告知承诺制审批、“打捆”审批等,靠前服务重点项目,今年以来,实施许可证申领容缺受理审批项目12个,实施环评告知承诺制审批项目4个,帮助企业答疑解惑100余次,环评批复立等可取。
优化监管,促诚信生产。广泛实行“探头站岗、鼠标巡逻”,结合无人机、视频监控、红外遥测、走航车等科技手段,推行非现场执法监管,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90余个。加强建筑工地施工扬尘污染防控智能化应用,安装“AI+视频”6处,实现全天候智能化在线监管。强化环境信用评价结果应用,实施“红黄蓝绿”管理,探索依据评价结果实施分级分类监管,动态调整更新监督执法正面清单企业42家,对于清单内企业,给予减少现场检查等正向激励。全面推行包容审慎监管,推行首违不罚和轻微不罚制度,今年以来,发放帮扶意见指导书40余份,督促整改问题50余个,对2个违法主体免于行政处罚。
精准帮扶,为企业减负。政府购买第三方服务,对汽修、大中型饮食业、施工工地等开展环保“体检”,针对性开具“药方”,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指导龙湖时代天街物业公司建立健全从餐饮商户源头入驻、油烟治理、日常管护、通报处罚、典型指引等“全链条”管理机制,较好解决了龙湖E馆周边居民强烈投诉的油烟问题,成功探索了“物业+智管+联管”新模式,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指导支持辖区相关单位更换燃气锅炉80余台,实现用气量下降30%左右,年均减少燃气费支出超300余万元,企业投资回报年限约1.6-3.0年。近三年来,已争取到位中央、市级各类专项资金1900余万元,全部为企业按比例兑现奖补资金。
培优产业,强绿色发展。发展壮大绿色低碳产业,建立在区重点环保企业日常联系机制,鼓励在区环保龙头企业加强生态环境技术创新,积极为企业创造先进技术、先进模式应用场景,鼓励自研环保装备产业化,全力协助企业申报国家、市级推荐技术、设备名录库。推进市级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建立气候投融资项目库,其中纳入市级项目库项目3个、涉及融资需求1.7亿元;积极对接金融机构,创新探索“餐饮设备租赁+绿色金融”、重点用能设施“碳减排支持工具”等气候投融资产品,助力全区“双碳”工作。
注重问题导向,强化督察整改。据了解,渝中区建立健全“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清单”工作机制,以生态环保逐级督查为契机,区生态环保督察办会同区委督查室、区政府督查室组建4个督导组,对11个街道开展现场督查,紧盯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国家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市级暗访警示片重点问题整改,聚焦“九治”等方面,帮扶指导各街道主动发现问题、切实解决问题,整改率达95%以上,切实提升基层环保治理能力。
创新数字治污,赋能智慧监管。加快构建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新购置颗粒物激光雷达1台,对重点区域进行全天候扫描,实现颗粒物精准溯源;新增空气环境质量小型标准站7个,逐步实现各街道标准站建设“全覆盖”,提升街道“精准治污、科学治污”能力,助力街道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加强宣传教育,提升环保意识。组织街道开展环境管理业务技能培训10余次;落实生态环境“网格化”监管制度,区生态环境局网格执法人员会同街道环保员开展联合执法检查,通过执法实践,加强对属地街道指导帮扶,提升街道环境监管能力。指导街道开展“六·五”环境日、“全国低碳日”等宣传活动,合力提升公众生态环境意识。(曾妮 田园 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