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WIN·必赢(中国)唯一官方网站

0898-08980898  13876453617

网站公告
BWIN·必赢诚信为本,市场在变,诚信永远不变...

分享本站:

新闻资讯

0898-08980898
传真:0000-1234-5678
邮件:fengrongfood@admin.com
客服:

公司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 BWIN·必赢 > 新闻资讯 > 公司动态

华体会体育刚刚金融监管部门集体发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09-03 23:44:31

  华体会体育9月3日,作为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金融服务专题的主论坛,(第十九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在北京举办。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周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首席律师焦津洪、中国人民银行国际司司长金中夏、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郑薇出席并致辞。

  论坛以“守正创新 开放引领——全球经济重塑与金融业变革”为主题,就“新经济、新机遇:中国式现代化与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深化ESG理念 探路可持续发展:中英对话经济发展新动能”、“金融为民 初心坚守:助力共同富裕与实体经济发展”、“赋能与崛起:数字化驱动金融变革”、“全球金融风险应对与中国式投资新机遇”等热点话题,邀请金融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领导、金融机构代表、专家学者出席,为中国金融业的创新变革建言献策。

  “2023年6月末,21家主要银行绿色信贷的余额达25万亿元,同比增长33%,规模居世界首位。”在2023中国国际金融年度论坛上,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周亮表示,绿色信贷规模快速增长,据测算,21家主要银行绿色信贷支持项目建成后,每年可支配节约标准煤超过4亿吨,减排二氧化碳当量超过10亿吨。

  周亮表示,将在四方面强化监管引领,着力完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引导银行保险机构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一是构建绿色金融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中国绿色金融发展一大特色是以监管引领为先导,建立自上而下的绿色金融政策框架,推动金融机构和市场高标准发展绿色金融。近年来,监管部门在绿色信贷指引基础上更新发布了绿色金融指引,完善绿色融资和绿色保险业务统计,健全主要银行信贷工作定期评价,推动气候投融资工作,支持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实验区发展。

  二是绿色信贷规模快速增长。2023年6月末,21家主要银行绿色信贷的余额达25万亿元,同比增长33%,规模居世界首位。资产质量整体良好,据测算,21家主要银行绿色信贷支持项目建成后,每年可支配节约标准煤超过4亿吨,减排二氧化碳当量超过10亿吨。

  三是绿色金融服务体系不断丰富。银行保险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将信贷业务向排污权、碳排放权的抵质押融资业务延伸。绿色保险、绿色信托、绿色金融租赁不断发展。2023年6月末,绿色保险半年保费收入1159亿元,保险资金投向绿色发展相关产业余额1.67万亿元,同比增长36%。绿色信托资产余额2916亿元,金融租赁公司绿色融资余额8500亿元,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已覆盖20余个高风险环境行业,有利促进企业降低环境污染风险。

  四是推动产业低碳绿色转型。指导银行保险机构大力支持传统行业降耗减碳和节能改造,推进节能环保,清洁生产,绿色建筑等领域的发展,持续支持新能源、新材料、结构装备、节能技术等绿色产业发展壮大华体会体育。2023年6月末,21家主要银行节能环保产业的贷款余额3万亿元,同比增长53%,清洁能源产业贷款余额5万亿元,同比增长34%,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贷款余额3万亿元,同比增长84%。

  周亮表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银行保险业要坚定不移的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发展绿色金融,处理好发展与减排,整体与局部,当前与长远的关系,为加快发展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主要准备做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健全规则标准。逐步完善绿色低碳发展和绿色金融制度框架华体会体育,形成与碳排放强度和总量双控相匹配的金融政策安排。进一步完善绿色金融统计监测和考核评价体系,研究制定绿色金融信息披露标准,为金融机构全面衡量碳足迹,加强气候和环境风险的管理提供指导。

  二是创新产品服务。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绿色制造、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等领域的金融支持,推动绿色低碳技术研发与应用,探索并购融资、气候债券、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等创新产品。进一步发展排污权、碳排放权抵质押融资业务,稳妥开展碳金融业务,提高碳定价的有效性和市场流动性,丰富绿色保险产品,探索差异化的保险费率机制,提升对绿色经济活动的风险保障能力。

  三是强化风险管理。严把项目融资碳排放关,完善客户授信管理,将碳表现、碳定价纳入授信管理流程,协同推进绿色转型和数字化转型。运用金融科技提升对气候环境风险的管理能力,探索开展情景分析和压力测试,评估高碳行业资产的风险敞口,针对性做好应对预案。

  四是完善日常监管。落实绿色金融监管政策,优化业务流程,完善绿色金融监管指标体系,将绿色转型进展纳入日常的监管评价,加强对实施情况和相关风险的监测分析,确保银行保险机构安全稳健运行。

  五是推进国际合作。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和巴黎协定的框架下,加强绿色金融的国际交流合作,在国际规则的制定中发挥积极作用,讲好中国故事,将“一带一路”作为实现绿色发展国际合作重要平台,积极探索金融支持碳达峰碳中和的新模式,新路径,新机制。

  证监会首席律师焦津洪:提振投资者信心的根本在于完善的法治和严格的监管执法

  “提振投资者信心华体会体育,从根本上讲要靠完善的法治、严格的监管执法和健全的投资者保护。”中国证监会首席律师焦津洪表示,完善的法治是提振投资者信心的基础,良好的法治是营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市场环境的关键,只有加快形成科学完备的法律制度体系才能让市场各方对市场的规则、市场的秩序充满信任,对市场发展具有稳定的预期,才能放心地去投资。

  焦津洪表示, 严格的监管执法是提振投资者信心的重要举措。通过加强监管执法,推动上市公司改善公司治理,提高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的质量,及时清除市场里面的坏鸡蛋和害群之马,维护市场秩序,让市场各方能够清醒地看清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市场的活力才能显著提升。健全的投资者保护制度是提振投资者信心的重要保障。我国的资本市场个人投资者超过2个亿,公募基金个人投资者超过了7亿,个人投资者处于信息弱势地位,抗风险能力和自我保护的能力相对比较弱,合法的权益容易受到损害,这是我国资本市场的基本状况。只有健全投资者保护制度机制,最大程度的防止投资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或者即使受到了侵害,违法违规的行为也能得到及时的查处,投资者的损失也能得到及时的赔偿,投资者才能有信心。

  近年来中国证监会积极推进资本市场的法治建设,强化监管执法,着力提升投资者的保护力度,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是大力推进法治建设。一批管长远管根本的基本制度相继落地,资本市场的法律体系日益完善。2021年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意见,这是历史上的以中办国办名义联合印发的专门文件的第一次。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新的证券法,期货和衍生品法是新制定的华体会体育,出台了刑法修正案11,证券违法犯罪成本过低的问题在制度层面得到了根本的解决,完善行政法律制度,推动出台了私募基金监督管理条例,出台了证券期货行政执法当事人承诺制度实施办法》,也就是和解的相关规则,推动最高人员检察院公安部出台《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2》,加大刑事惩戒的力度,今年又出台了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的相关制度规则,还有最近发布的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监管办法,还有境外上市备案的管理办法,各个领域的追打改革和制度相继落实落地。

  二是强化资本市场监督监管执法,零容忍的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今年以来开展上市公司财务及早专项整治,对32家公司立案调查,公司治理专项行动圆满收官,发现问题的整改率超过95%,强化年报审计监管,235家上市公司的年报被出具非标的意见,加强证券基金机构现场检查,开展行业文化建设的专项治理,针对机构内部治理绩效考核员工管理等相对薄弱的领域加强规范,从严从快的处理违法违规的机构和责任人员,成立打击资本市场违法活动的协调工作小组,加大对重大案件的协调力度,完善信息共享机制,与公安机关联合开展情报导侦,成功查处一批广为关注的大案要案,建立并完善最高人民检察院派驻证监会的工作机制,建立涉刑移送案件向检察机关同步抄送这个机制,从向公安移送同时向检察院检查机关同步抄送。2021-2022年同步抄送检查机关涉刑的移送案件190件,加大大案要案诚挚和重点领域的执法,2021-2022年共办理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中介机构违法、债券的虚假陈述案件1200余件,做出行政处罚决定700余项,罚没金额70亿元,市场禁入160余人次。

  三是切实加强投资者保护。近年来陆续推动建立了证券代表人诉讼也就是集体诉讼,责令回购、先行赔付、支持诉讼、示范判决等等一系列投资者保护的政策机制。中国特色的证券民事赔偿体系基本形成。2021年第一单的康美药业的集体诉讼安顺利落地,震慑的效果充分显现。今年第二单的证券集体诉讼也就是泽达易盛这个案件目前已经启动了相关的诉讼程序,推动紫晶存储欺诈发行案的立体化追责,新的证券法之后第一单的先行赔付圆满完成,投资者得到了比较快速和简洁的赔偿。

  焦津洪称,下一步中国证监会将在五方面继续加强资本市场监管的各项决策部署,努力以健全的法治和强有力的监管执法提振投资者信心。

  一是持续健全资本市场法治体系,推动修改公司法,制定上市公司监管条例,加快推进资本市场各条线的制度规则,立改废释和体系优化,努力使资本市场法律体系更加科学完备,为监管执法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二是完善资本市场监管执法体制机制,全面推进监管转型,强化各条线的监管协同,构建高效协同的监管架构,完善符合资本市场发展需要的中国特色证券执法体制机制,强化零容忍执法的震慑,健全部际联动、央地协作的工作机制,深化与公安司法机关的协作配合,增强监管执法的合力。

  三是创新监管方式方法,持续完善监管的工具箱,坚持科学监管分类监管专业监管持续监管,不断提升监管的效能,推进阳光监管,努力消除口袋政策,严格规范自由裁量权,努力提升监管的透明度和一致性。

  四是提升监管科技化水平,加快监管科技平台建设,进一步提高监管信息的集成度,开发并推广实用的分析工具,促进业务和科技深度融合,提升监管的智能化水平。

  五是不断强化投资者保护力度,坚持把理念贯穿资本市场监管全链条各个方面,推动中国特色集体诉讼常态化开展,统筹运用行政和解先行赔付责令回购等制度措施,丰富持股行权支持诉讼示范判决等实践,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中国人民银行国际司司长金中夏代中国人民银行行领导致辞。他表示,近年来,中国着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的经济新体制,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中国人民银行会同相关金融管理部门主动有序推动金融业开放,取得了积极成果。

  具体看,一是金融服务业市场准入大幅放宽。2018年以来,人民银行会同相关部门推出50多项金融业开放措施,外资来华设立各类金融机构110余家。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编制的金融业外商直接投资限制指数来看,中国是近年来金融业开放水平排名提升最快、改善幅度最大的国家。

  二是金融市场开放不断深化。一方面债券通,北向通与南向通,互换通先后落地,既扩大并丰富了投资渠道,也提供了更便利的风险管理工具。另外一方面,进一步加大金融市场的系统性和制度性开放,在发行交易、登记结算、评级等方面,为投资者提供更大的方便。到今年6月末,境外投资者持有的人民币债券达3.3万亿元人民币,持有A股也是3.3万亿元人民币。

  三是人民币国际化取得稳步进展。人民币已成为全球第五大储备货币,第五大支付货币,第五大交易货币和第三大贸易融资货币。2022年5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人民币在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中的权重由10.9%上调到12.3%。今年以来,人民币国际化取得了新的可喜进展,7月人民币在全球支付中的占比首次突破3%,从贸易看,1-7月,货物贸易中人民币结算的占比达到了24%,为近年来的最高水平。从投资看,到6月末,境外主体配置人民币资产余额已经达到9.8万亿元人民币。

  对于下一步在推动金融业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方面,金中夏表示,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完善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形成系统性华体会体育、制度性的开放局面。

  二是优化营商环境。今年8月7号,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的意见》,我们既要扩大市场准入,还要优化准入后的政策安排。

  金中夏表示,一段时间以来,全球经济金融形势出现了新的变化,全球流动性收紧,金融市场波动加剧,金融风险有所暴露,发达国家一些金融机构出现挤兑,部分发展中国家也面临发达经济体加息所产生的溢出影响。这些都再次提醒我们,扩大金融业开放,同时也要维护好金融安全与稳定,唯有在开放和稳定之间取得平衡才能行稳致远。

  金中夏说,“北京集聚了大量金融机构总部和丰富的金融人才,是我国金融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吸引了众多外资金融机构投资布局。中国人民银行将一如既往的支持北京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建设,支持北京发展高质量的金融产业。”

  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郑薇表示,支持中小微企业的汇率避险,积极推动政银企合作,设立汇率避险资金池,担保征信等有效降低中小微企业套保的成本,同时发布汇率风险情景与外汇衍生产品运用安全使用要点,引导中小微企业树牢汇率风险的意识。

  郑薇主要介绍了近期外汇管理的相关情况。她表示,上半年我国外汇市场稳定性和韧性不断增强,跨境资金流动平稳有序,初步统计2023年上半年我国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我国经常账户的顺差是1468亿美元,处于历史同期的高水平,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是1.7%,继续处于合理均衡的区间。货物贸易顺差保持较高水平,继续发挥稳定国际收支基本盘的作用,我国以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为代表的外贸主体活跃度明显增强,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等绿色产品出口动能充沛,支持我国经常账户保持合理的顺差规模。服务贸易项下国内居民留学旅游等跨境出行也在有序恢复,带动服务贸易收支规模有所增加。资本项跨境资金流动趋稳向好,上半年境外资本呈现净流入的态势,外资净买入境内股票和债券增多,其中外资净买入境内债券近790亿美元。

  从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来看,郑薇表示,国家外汇局持续深化外汇管理改革,加强和改善外汇政策供给,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维护外汇市场的稳健运行。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更好得支持中小企业,首先,国家外汇管理局陆续推出了三个外汇便利化应用场景和八个融资类的应用场景,促进资金融通和跨境结算的便利化,有效助力中小微企业的融资能够增量扩面降成本。其中出口应收账款的融资应用场景已经帮助银行服务了超2万家企业获得融资,中小微企业的数量在这里占比超过了7成。其次,支持中小微企业的汇率避险,积极推动政银企合作,设立汇率避险资金池,担保征信等有效降低中小微企业套保的成本,同时发布汇率风险情景与外汇衍生产品使用要点,引导中小微企业树牢汇率风险的意识。

  此外,郑薇还表示,国家外汇管理局在三方面坚持精准便利,推动跨境贸易便利化的纵深发展。

  一是持续推动优质企业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政策的扩面和提质。今年1-8月新增中小优质外贸企业数量占新增企业家数超过了80%,助力中小企业跨境资金结算降本增效。

  二是为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提供高效便捷的跨境资金结算服务。今年1-8月支持银行和支付机构凭交易电子信息办理跨境电商外汇收付业务约6亿笔,便利更多的中小企业开展跨境电商业务。

  三是做好杭州亚运会等重大赛事的外汇保障服务,切实提升相关赛事用汇便利化水平。

客服头部
0898-08980898
13876453617

网站二维码